在較早的資料中就記載蒙脫石具有藥用效果,如在《本草拾遺》中介紹蒙脫石可用于外傷和解毒,并把其歸納為中藥的一種。同時,在民間一直流傳用蒙脫石和其他草藥合用治療幼兒腹瀉等驗方。近年來,隨著國外在礦物學領域研究的深入,蒙脫石被用于治療胃腸道疾病(特別是治療腹瀉)的天然藥物。
蒙脫石的藥用機理主要取決于它的吸附性能和膠凝特性,因此蒙脫石可以附著于消化道黏膜,吸附固定病原微生物,使其破裂、脫水以至滅活。同時,蒙脫石還可吸附、清除病原微生物產生的毒素以及機體抵抗病原所排放的有害因子,使機體處于有利的環境中。蒙脫石能提高黏液的質和量,能與黏液蛋白結合從而增強黏液的凝集性和內聚力,達到黏液屏障的作用,抵抗外來制病因子的侵入。蒙脫石在一定環境下具有的凝膠性與流動性的轉換性能使其可用于藥物的助懸劑、膠黏劑、載體和稀釋劑。
蒙脫石的藥用價值在臨床上得以較為充分的體現。國外研究表明,蒙脫石對螺旋桿菌、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及輪狀病毒等均有吸附固定作用。鑒于其易進行改性、改型處理,可使表面電荷增加,并在物理效應場的作用下產生電荷的微循環,起到調節生物膜電荷平衡的作用。因此,蒙脫石對于皮膚及黏膜等引起的癬、 損傷、潰瘍等有較好效果。
蒙脫石在醫藥工業中主要是用做輔料。由于蒙脫石具有吸水性、懸浮性、分散性、黏結性、觸變性,使其作為制劑輔料具有乳化、增稠、助懸、吸附的功能,是優良的藥用輔料。蒙脫石分別收載于美國藥典、歐洲藥典、英國藥典,我國也將其列入《國家級藥物制劑新產品開發指南》。
|